墓志銘的有關知識
墓志銘用于埋葬死者時,刻在石上,埋于墳前。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。志多用散文撰寫,敘述死者的姓名、籍貫、生平事略;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,贊揚死者的功業成就,表示悼念和安慰。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銘的??梢允亲约荷皩懙模ㄅ紶枺?,也可以是別人寫的(大多)。主要是對死者一生的評價。
墓志銘是鐫刻于埋在壙前的石頭上的文字,古人認為人死以后埋入山林,即而不存,加之陵谷變易,土地翻耕,久而久之后代既不知先人至靈寢所在,故特地令人撰刻一紙墓志銘于壙前三尺之地,一般用方正二石相合,一塊石頭上刻死者世系、名字、籍貫、生平、年壽、卒葬日期、子孫大略等,另一塊石頭上刻一首贊揚死者事跡、功績的韻文,此謂之銘,故謂“墓志銘”。
鐫刻好以后,平放于靈柩前,再覆以厚土,使后人易于稽考查找。
墓志銘都會傳世之作,寫得文情并茂,簡括典雅,兩塊石頭一般由兩位作者撰寫。